实干和虚心作文示例一
学会如何更高效的达成成就是人生亘古不变的主题。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浮夸、轻漫之风渐渐蔓延在青年群体当中。“做”与“学”最基本的原则——实干与虚心,在如今这个时代更显珍贵。
实干和虚心,是针对个体而言的内在表现,在传统儒教思想中涉及颇深。实干指导价值输出,虚心吸引价值输入。相去甚远的两个概念在精神世界的底层逻辑被统一为一体,对个人而言,也分别代表着做事与学习的更高层境界。实干于做事,虚心于学习,这两个不孤立的体系使人拥有物质上的成就的同时,更收获到精神上的满足。
为人之实干,即为脚踏实地走在自主选择的道路上。而虚心是旅途上的点点灯塔,让我们从被迷雾笼罩的世界寻找自己的方向。从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呼声中,我们看到他是一个有激昂理想的实干家;另一方面,他的治国智慧来源于他那摆满中外名家思想著作的书桌、床头柜。他因虚心而成才,因实干而伟大,终成为时代榜样。
我们常说,“实干兴邦”。一个国家内部由无数实干的个人组成,理应让每个个体的实力在群体中绽放。然而这一切少了虚心精神却也不成。国家的包容性,使其拥有远强于个人的纠错能力,这也是群体优势的体现。对内的虚心,让国家拥有抉择的智慧;对内的实干,让国家拥有前行的勇气。
国际世界中,实干和虚心的匹配性更为凸显。偏居一隅的富裕小国,享受着当今安逸的生活,却无可避免的走向资源内卷化,警醒国民日渐空洞的国力;室町时代的日本,享受着来自大明的商品,地主们在奢侈中独享城邦的富贵。明治维新这一转折点,打开了日本面向世界的大门,民族的实干工匠精神、虚心谦逊品质自此达到平衡,开创了国家的百年繁荣。繁荣的文化与经济,正需要实干和虚心这对“催化剂”。
“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习近平主席这样讲,充分反映了实干与虚心的品质在处理个人与国家事务之时达成了统一。实干与虚心,如同根与叶,让我们去芜存菁,一起留下辉煌。
实干和虚心作文示例二
实干和虚心,一个是做事时“讷于言而敏于行”的实干精神,是脚踏实地的行动;一个是做事时与事成后不焦不躁,虚怀若谷的淡然、谦逊。这两者可以说是做事时的准则。
首先来谈谈实干对于做事的重要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见“纸上谈兵”终不过是痴人说梦,若想真正取得成功,靠的是脚踏实地的行动。司马迁为作《史记》历时十三年,踏遍大汉河山,深入乡野民间,寻求历史真相。这样一部呕心沥血的作品,才被后人叹咏“读《史记》后,或难为《汉书》”,更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之誉。
放之今日,这种实干精神更需传承,面对环境保护,南水北调等一系列耗时耗力的大工程,倘若没有这种精神,怎能顺利地、高质量地进行。正是因为有实干精神,在环境治理上我们不是空喊口号,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搞退耕还林、沙漠绿化、沿海休渔期,才可取得今日的成果。
但是,在实干之时我们也要虚心,因为它能让我们做事不焦不躁、持之以恒,就像孔子在周游列国时,还曾戏说自己以后可以去当车夫,与弟子间的交流更是不摆架子,因此这种虚心的心态,是他遇挫的良药,给予他前行的动力。面对取得的成果,我们不应当沾沾自喜、得意忘形,而应当保持谦逊的态度,学会韬光养晦。所谓“骄兵必败”,曹操在收取荆州后,过于自满,因此信“苦肉”、用“连环”,使得自己大败于赤壁。
可见虚心不管是在做事时,还是事成后都是一种良好的心态。于当今更是如此,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更是因科技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面对繁华盛世,更需要我们虚怀若谷,居安思危。我们要做的不应当是对着那些不如我们的国家“亮肌肉”,而是应当放平心态,寻求各国的互利互惠、和平共处、共享万世之天平,如今的“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正体现着这样一种虚心。
实干和虚心,像是成功路上的两件法宝。相信只要我们合理利用它们,将其铭记于心,不管是对个人的发展,还是对民族、对国家的未来,都将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