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买了十本曹文轩的小说,他的笔触很细腻,很传神,就像烧的开水一样,不断加温,升温,最后水沸腾起来,《根鸟》《青铜葵花》《草房子》这些作品中,没有强化恶与丑,只是展示来自生活的恶与丑,在随风飘逝和逆风飞扬两种风采之间,不论是岁月如流如风,还是孩童时代留下的脾气,它都在作品里凝结了他的心血和他的爱:神圣、高尚、悲悯、宽容。
这样的文字,我不能离开它。高中时,记忆中看过《根鸟》,时至今日,已过了七年,当我关好门窗,躺在床上细细品味时,还是一如既往的心酸。但我承认,七年前的阅读是充满功利心目的的,因为我想把自己的作文写的更加精彩。很可惜,阅读完后,当我发现自己的本子里摘抄不到什么值得我记录的好句好段之后,心里面泛起淡淡的惆怅和小小的失望。他的作品不是诗,但不缺诗性,它呈现的相当大一部分是用来引导生活,让生活来模仿它,从这个意义来说,真正深刻的地方,并不是对现实生活的摹写,而是来自生活的对抗。所以只能体会,一个人体会,今夜的天空,也只数一颗星,被我看到。
被我看到的那颗星,是紫薇星,我告诉师父说,紫薇星引人注目,是最亮的那颗,相传古中国文明就是从那里发源的,一气化三清的老子,骑牛浩浩荡荡三千里,西出函谷关,地球只是他停留的驿站......他说我又开始忽悠他了。是的,我的工作黑白颠倒,但很多人羡慕,关于羡慕这个词,就是希望,向往的另一种表达,还好不是倾慕,这就是围城吧,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来。不然,你以为真能坐上火车去拉萨,去看那满山的格桑花么?唯有自找乐趣才能度过白雾茫茫的夜晚吧。他说下完班就好好写稿,李亚鹏都成为凤凰网主笔了,我说好的。
想了很多遍,还是以一颗星开头,看了曹文轩的小说,收获挺大,也想憋出几个字来坚守我的山头、征地、城堡。作为单位的通讯员,我是不合格的,理由是没有为写而写突破桎梏,没有刻意去写某个人的好,笔下全是赞美,收他人的礼赞。仔细想想,自己就是表演魔术的小丑,开幕时欢乐送到观众眼前,落幕时孤独留给自己。在写作上没有东张西望,没有随大流,喜欢迎着人流而不喜欢被人流裹挟,选择的常常是站住或逆行,我并不认为前方有好风景,尽管我也不知道这样的姿态能得到什么,管他呢,给说服自己的一个理由:他们终将回来,因为前面什么也没有。
我自然也有前方,但却不是这种意义的前方。
当我写下这句时,我的心“扑通扑通”地跳的好快,好多灵感,好多亲身经历的故事,好多想说的话,感觉都在敲打键盘的指尖流淌,脑袋听到好多“小鬼”在耳边不停地命令我,在我背后吐舌头、眨眼睛、耍鬼脸,前呼后拥。我细细梳理了下,待不住了,我究竟想说什么呢?我不能出去瞎逛,背后的院子里空落落的,窗户的芦荟早已化为大寒的露水,小缸的三条金鱼饿的发慌....问题在于,接下来我准备做什么?
也许,我是在想念另一个人,不是初恋,是另一个人,那人显出身影,像晚霞吻着夕阳一样壮观,一年前的开端,便是阳光灿烂的时代降临。但是我不敢表露,尽管每一次相遇想力图表明,但爱和被爱,结局同样都是伤害,我只用能想象说了很多事情,也许你有在听,也许你没有,爱便是靠近你我,温暖彼此,但是,毫无疑问,这是我遇到过最强版本的难题。
也许我在高尚的追寻什么,让生命变得壮美,让精神变得富有,在苦中品尝乐的滋味,可叹最终只换来泪水。比如“吾生有涯,而知无涯”这句话普遍被认为是学到老,活到老的正解,但不知道,后面还有句话“以有涯随无涯,殆己,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意思就是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人都要死了,学到知识有什么用呢?《根鸟》结局是这样写的:
当山风将根鸟吹醒,他看到那些白色的鹰仍在空中飞翔着。
凄厉的鹰叫声在峡谷中回荡。
他让整个身体伏在地上,将脸埋在百合花中号啕大哭......
所有的人都在嘲笑和奚落他,他的父亲也不能理解他,我也乞求与少年根鸟一同插上执着的翅膀,和他一起上路,去追逐一个梦,体会痛苦,忧伤,梦幻,甜蜜,体会让人感到一种近乎绝望的狂喜和悲伤,直到再也没有梦,我又会变成什么呢?
也许,今夜,只数一颗星,你没有看见,我觉得我白活了一场。这就是我的前方,慢慢荒芜,逐渐枯萎。
至少今夜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