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搜集信息
第一就是动手搜集资料。刚上高三的时候,各地当年的高考政策信息还未公布,家长可以先了解一些往年的政策,待当年新的高考政策和相关信息出台后,再陆续整理完备。这个搜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不断熟悉高考的过程。
需要搜集哪些资料,从何开始着手呢?这要根据学生个人情况来定。如果您对自己的孩子已经有充分地了解,并且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学校和专业。那么,您可以直奔主题,从搜集目标院校资料开始。如:该高校的招生章程,录取规则,该校近三年在当地的录取分数分线,各专业介绍、招生计划、专业分数等等。
但在目前,绝大多孩子的学习状态还不十分稳定,分数排名还会不断变化。家长对孩子的定位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对院校和专业也刚刚开始接触,确定院校、专业、志愿还需要做深入的“功课”。那么,您可以参考下面的步骤按部就班的来进行。
1.搜集考生所在省份高招政策的基本信息。认真阅读、领会当地当年发布的招生政策和规定。如所在省的填报志愿的时间和方式、需要报多少个专业、特殊招生有哪些政策、什么加分政策、最新高招政策的变动等等。
2.搜集考生所在省份填报志愿规则和录取规则。比如各校在录取中的特殊要求、投档比例、哪些学校招收二志愿、是否有院校和专业级差等等。
3.搜集院校和专业的信息。通过有关院校的网站和宣传资料,了解高校的办学性质、所属批次、专业设置、学科优势、录取分数、师资力量、培养方向、收费标准、办学地点等等。
动腿:多听讲座、多交流
看了上面所列需要搜集整理的信息家长可能很头疼。如果您自己不能马上明白,或者没有时间研究,那就得多动腿了。以前也曾听过很多家长抱怨,高考志愿实在弄的有点儿复杂,拿着资料一时半会儿也看不懂,更不知道怎么用。就算搜集整理了很完整的信息,掌握了所有高考政策,最后判断选择还是个难题。
举个例子,北京从2008年开始实行本科批次二志愿平行的志愿填报方式(俗称小平行)。2012年直到高考填报志愿的前几天,还有很多家长问关于平行志愿的投档问题。如:什么是一次性投档?一个批次里有几次投档机会?一次性投档是不是就意味着一个批次里只有一次投档机会,如果没被院校提档的话,是不是就只能降到下一批次里录取了?等等……因为,看过条文是一回事,真正弄懂政策又是一回事。
这里建议考生家长可以参加一些正规单位或机构组织的关于高考政策知识普及讲座、填报志愿技巧讲座,或一些学校组织的咨询会。那些不明白的专业名词和高考政策经过专家一讲,基本就能清楚了。而且专家讲一遍总比自己琢磨要来的快和准确。这样可以节约更多的时间放在研究院校信息上。
另外,这个阶段沟通信息、互相交流是很重要的。每年考生除了高考统考之外还有很多的升学机会,如自主招生、军校生、国防生、艺术特长生等。这些特殊类考试的报考、体检、测试以及录取等都有非常具体的要求,与普通类的考生也有一些差别,家长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配合招生部门和学校做好相应准备。如果沟通不及时,往往会错过机会。比如,去年有一个考生想报考首都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可是由于不知道该校的这一专业需要提前进行面试,错过了时间,无法报考了。
动脑:挖掘孩子的潜能
家长在为填报志愿做各种准备时,一定不能忽视了孩子的各科成绩。因为一个孩子的性格、爱好、突出特点,往往会反映在他的优势科目上。这些爱好、特点、优势科目,都将对填报志愿有重要参考作用,甚至能够很好的和未来所选专业相对接。
例如,一个学生的数学分一贯很高,说明他的逻辑能力比较强;物理成绩好,说明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如果孩子喜欢化学可以选择制药方面或化学大类的相关专业;如果孩子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比较强可以考虑选择新闻、法律、管理等专业。人的个性特征、能力倾向各有独特性,如果能与他学习的专业和从事的职业相吻合,那么取得的成就当然会更大,生活也会更快乐。
准备志愿“多动脑”是要尽量多的了解孩子平时成绩和性格特点,从而把握未来高考志愿的方向。进入高三,如果孩子对大学和专业方向没有想法,您就应该多用心、多动脑、多观察、多挖掘,了解他的爱好和理想,发现他的潜能和优势。比如,休息时间父母可以陪着孩子看看新闻和实事,并一起探讨。这个过程,不但可以增加知识,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更能够从中发掘孩子的优势和长处。这种长处优势可以是学习上的,也可以是性格能力上的,认真分析研究,选择出一些适合展现他性格特点、优势特长的学校和专业方向,为将来填报志愿做准备。